課程亮點
1. 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是學生從事其他活動的重要前提;
2.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3. 制作大型宣傳牌,將學校校訓、培養目標等內容書寫其上,時時警示學生;
4. 將各階段學校重點工作凝練成標語書寫張掛于教學樓前。
5. 對學生實施規范管理,有機滲透精神文明建設;
6. 使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使學生達到對自身行為進行自我抑制和約束。
適用對象
11-18歲學員;
學習目標
1. 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
2. 用制度約束,加強檢查評比,提倡積極的行為,抑制不良的行為;
3. 不斷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力度,學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為都是通過班主任的教學和班級集體的影響而形成。
4. 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
5. 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育人作用。
課程內容
1. 教育說服法,是通過“曉之以理”啟發和引導學生自覺地接受社會道德行為準則,改正錯誤的道德觀念,從而指導道德行為的教育方法;
2. 情感陶冶法,積極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構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
3. 實踐鍛煉法,學生的優良品德不僅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形成,也要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4. 榜樣模仿法,教師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行為的榜樣作用,因而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其在學問上要明白、要通達,要善于給學生講明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道理。再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5. 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展。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為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